千里送鹅毛的故事
这个故事发生在唐贞观年间。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,百姓安居乐业,屯田开荒,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。唐初府兵军事制度培养了大量的精锐士卒,加上众多的良将,唐太宗破突厥,征高丽,灭高昌,从而赢得了“天可汗”的称号。唐朝首都长安可谓是气派万千,蔚为壮观。当时的西域回纥国就是大唐帝国的属国之一。
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谊,回纥国派遣了一名使者缅伯高,带上一只罕见的白天鹅作为礼物来敬拜唐太宗。在路上,缅伯高把白天鹅照顾得很好,不敢怠慢。经过沔阳(今仙桃)河时,担心白天鹅口渴,缅伯高打开笼子,把它带到河边喝水,不料白天鹅展翅飞向天空,缅伯高只拔了几根羽毛,眼睁睁地看着白天鹅飞得无影无踪。缅伯高急得捶胸顿足,号啕大哭。心道:我该怎么办?带什么去见唐皇?又该怎么向国王交差呢?想着,他用一块白绢小心翼翼地将天鹅毛包好,写下一首诗:“天鹅贡唐朝,山高路途遥。沔阳河失宝,倒地哭号啕。上复圣天子,可饶缅伯高。礼轻情意重,千里送鹅毛。”到了长安,缅伯高拜见唐太宗,并献上礼物。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,便令人打开,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。唐太宗莫名其妙,缅伯高随即道出事情原委。唐太宗连声说:“难能可贵!难能可贵!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!”唐太宗不仅没有责怪他,还认为他很诚实,并重重奖赏了他。
“千里送鹅毛”,礼物虽然微薄,却蕴含着深厚的情谊,符合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“礼轻情意重”的古训。文人也常常引用“千里鹅毛”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和深厚情谊。如:宋黄庭坚《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》:“千里鹅毛意不轻,瘴衣腥腻北归客。”宋欧阳修《梅圣俞寄银杏》诗:“鹅毛赠千里,所重以其人。”